首页

优美之家打不开了

时间:2025-05-28 11:09:19 作者:2027年要初步建立的“国家关键语料库”是什么? 浏览量:54234

  2027年要初步建立的“国家关键语料库”是什么 怎么建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语料库的建设规模与应用范围也经历了大幅度完善和拓展。”前不久,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提到,决定实施国家关键语料库共建共享计划,扩展关键领域,支持共建共享,推进应用转化,为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数据要素价值奠定更加宽厚基础。

  近期,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国家数字中文建设行动取得重要成效,语言文字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前沿语言技术、优质语言资源、新型语言服务等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关键语料库”是什么

  《意见》提出,推动基础性语言资源建设,实施国家关键语料库共建共享计划,重点支持建设大规模中文语料库及高质量民族语言文字语料库、手语盲文语料库、行业领域语料库、语言监测动态语料库等。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提到,语料库是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要素,促进语言数据赋能信息技术创新与信息技术赋能语言文字资源使用的双向赋能。

  以文化传承领域为例,目前已经建设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中华精品字库、甲骨文数据库、中国语言资源保护数据库等。

  其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包括了中华民族所创造或构建,凝聚、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核心词。该语料库中包括1200余条思想文化术语、中医文化关键词、典籍译本、典籍译名、博雅双语词等。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提到,2024年,智能化学习工具“AI小语”正式上线。“AI小语”是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库为基础训练语料、以大语言模型技术为核心技术的高交互感智能平台,对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教育部、国家语委通过组织开发、集成汇聚、动态更新等方式,组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大规模高质量语料库30余项,相关语料库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国家关键语料库”怎么建

  “信息技术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需要推动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找准两者的结合点、融合点、发力点。”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国家语委会同有关部门研制并发布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100多项,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人工智能、数字产品和信息产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奠定规范基础。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该负责人介绍,要开展语言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标准研究,重点推进语料库、数据标注、数据评价等规范标准的制订;服务教育教学,研制大语言模型能力素养(师生版),引导师生有效、安全使用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文化传承,研制甲骨文数字化共享技术标准。

  此外,既要支持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基础标准研究,也要鼓励高校、企业开展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研制。加强与工信部、国家民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单位合作。推动已有语言文字信息化相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工作,加强已有规范标准的宣传推广等。

  在专业化人才队伍培养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提到,推动高校增设语言智能、计算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方向,增设“语言文字+人工智能”核心课程。此外,鼓励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中文信息处理、多语种机器翻译、语料加工处理、数据标注等技能培训,提升中文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扩大就业范围和就业渠道。

  “今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之年,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将展望十年、谋划五年、立足三年,把握赋能全局高度,加快试点先行进度,激发协同创新力度,在落实重点任务上下功夫、见实效。”在前不久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来源:中国青年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开幕

“要解答好这些关于‘小金库’的问题,需要精准定性量纪执法。”海南省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一级主任科员吴冠贤告诉记者,精准定性量纪执法既能让审查调查对象心服口服,又能面向案发单位以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从而实现查处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习近平抵达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在打击走私行动中,广西持续优化联合作战体系,统筹推动打击治理涉海走私,加强重点海域治理,案件侦办取得重大突破,重拳打击了走私分子的嚣张气焰。

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人扎克·卡斯谈AI“复活”逝者:机器没有灵魂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8日,日本正式通过2024年度预算,其中防卫费达7.95万亿日元(约合4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创下历史新高。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鼓声三响礼乐启门 浙江衢州沟溪村举行孔氏祭典

“欧美同学会将进一步帮助留学人员认识河南、了解河南、选择河南、投身河南。”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视频致辞时表示,欧美同学会密切关注河南发展,与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了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

河北饶阳“中国龙”元素红木家具远销海内外

当天,2024“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重庆营)在重庆师范大学开营,来自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英国、美国、委内瑞拉的60名华裔青少年,将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学习中国古诗词、书法、剪纸、武术等文化课程,还将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地,“听”传统故事、“读”经典古诗、“学”中华文化、“阅”巴山渝水、“品”重庆风味、“看”重庆发展。

相关资讯
外交部:日方持续不断排放核污染水极其不负责任

文脉悠远,弦歌不辍。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赓续文化血脉,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总书记对传承文化遗产提出明确要求: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对赓续红色血脉,强调“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留城市历史记忆,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更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年轻一代的参与尤显重要。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热门资讯